我們未來的鐵路

Our Future Railway

音樂藝術

Matsuev’s Classical & Jazz古典樂與爵士樂能手

去年筆者因身體不適,錯過了俄裔鋼琴家馬祖耶夫(Dennis Matsuev)的獨奏會,想不到今 年藝術節再次安排他來港獻技,選了 3 月 7 號的獨奏會和 9 號他與爵士樂隊的演出。獨奏會 由輕柔到激昂,Jazz Piano 的演出更是澎湃震動,幾乎由頭到尾都在放送熱熾和勁爆的氣氛!

獨奏會中,馬祖耶夫全選演奏柴可夫 斯基的作品。12 首描繪四季的小品剛好由 1 月開始,至 12 月而終,Matsuev 大部分 時間在輕柔温靜中遊走,隨樂曲間中送上 輕快熱烈之聲。在〈八月〉到〈十二月〉,除 〈十一月〉外,幾首曲中都有快板或急板的 放送。雖然四季形態不一定反映在樂曲中, 因作曲家也是借題來讓音樂表現不同的氣 氛情緒,這方面 Matsuev 除帶出各月份命 題的不同情調,亦明顯在展示其嫻熟的技 巧。《G 大調鋼琴奏鳴曲》又名「大奏鳴曲」, 更像交響曲般恢宏壯闊。在完全沒有伴奏 的情況下,只靠一雙手在琴鍵上活動,要 做出激昂凌厲又豐滿的樂章,就是考技巧 造詣,如在一標準參考書中曾有人指,「這 曲素材平平無奇,作品大體上的特質是有 連串音符滔滔而出,索然乏味,但卻需要 超卓演奏技巧,充作藝術價值」。

縱然「大奏鳴曲」有此評語,如表現得 好,那怕只是征服技巧上的難度,依然是 高級享受。Matsuev 的演繹一氣呵成,音 型結實,樂感濃郁,無論輕重樂段每粒音 符依然清晰。正如評家所言連串音符滔滔 而出,一浪接一浪,但獨奏仍然力度勁度 十足,有很強的駕馭能力。其左右手時而 齊發,時而各自行速,都配合得很美妙。 整體在速度與密度兩者之間更有超凡的展 現。由慢、漸快、快、極快與急行中都仔 細有別,而在重型樂段他亦能帶出力度與 密度的分別,當力度加大,密度亦相對增 強,好像一隻汽球,無論多大,他還有氣 把它填滿,做出不同空間感和條紋,無論 橫向或縱向的聲區都發揮得很出色。因其 超卓演奏技藝樂章就變得非純粹技巧的表 現。Matsuev 的「大奏鳴曲」煥發演奏家的 耐力和持久力,顯得生猛又活力四射,聽 高手做章絕非索然乏趣,反而更見精神!

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咆哮年代,爵 士樂成為時代之音,好些古典樂都帶有爵 士樂成份;儘管同時遊走兩者之間亦有人 才,但也很難想像同一人能把原本像天南 地北的兩種音樂可玩得凌厲出色。馬祖耶 夫在 9 號的演出就是一個活生生引證。他 是一位受古典樂訓練的鋼琴老師,也是爵士 樂高手。馬祖耶夫能打破兩者界限,主要 是他個人深喜爵士樂,除受古典樂訓練, 多年來也在鑽研爵士樂的語言,如即興演 奏的特色。他跟 Friends 的這場演出完全 看到他對 Jazz 的投入和熱愛。同樣一副 鋼琴,玩 Jazz 時搖頭擺舞,跟演古典樂 時的嚴肅模樣截然不同。他把古典樂的勁 度與力度搬到 Jazz 去,做出動量十 足的琴音,與各隊友齊齊玩盡足以 令人興奮甚至亢奮的 Jazz Band 效果。隊友們各懷身手,其中 玩 Saxophone 的 Turina 只有12 歲,天生便是一個好氣袋。在只有 45 秒的〈大黃蜂的飛行〉中,要不斷放送急速 的音符,這令演奏者難於喘息;她卻能一 口氣吹出連串音符,在近 30 秒過後才稍 稍換氣,展現驚人技巧。另外,年輕鼓手 Gulevich 同樣有驚人力量,炫足十多分鐘 技巧後依然勁度十足,難怪 Matsuev 也打 趣問他「Are you tired」!另外,巴拉萊卡 琴手 Gorbachev 把一具小小的弦琴玩得出 神入化都是一家之專;當然,還有 Double Bass 和另一鼓手都是箇中高手。這夜夾 Band 與炫技兼而有之,在 Matsuev 主導 下,鋼琴分量高於一般 Jazz 的演奏,帶出 不一樣的 Jazz,熱熾、燦爛和繽紛,勁度 更直逼 Rock Band。唯一美中不足是鍵盤 風琴手演奏皮亞蘇拉的〈自由探戈〉時過於 著重炫技,初時像為展示技巧花式而故意 把音拉長或顫抖,反而失了樂曲應有之旋 律美!